翻译:JavaScript Promises 实现原理详解(JavaScript Promises ... In Wicked Detail)


译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让 javascript 可以从杂乱回调函数中解脱出来。后来 ES6 标准把 Promise 纳入其中,原生提供了 Promise 对象。Promise 也成为 ES6 最主要的特性之一。
网上介绍 promise 使用方法的文章很多,解释其原理却很少。这篇文章循序渐进地实现了一遍 promise,分析透彻,对了解 promise 的工作原理很有帮助。为了加深印象,所以把原文翻译了一遍。

原文: JavaScript Promises … In Wicked Detail

我在自己的 JavaScript 代码里使用 promises 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确实有些费解,但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不过仔细想起来,我并不是完全明白它的原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明白它。如果你坚持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能很好地理解 promise。

我们将渐进式地实现一个 promise,最终版本会基本符合 Promises/A+ 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明白 promise 是怎样去满足异步编程的需求。本文假定你已经对 promises 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什么都不知道,可以先去 promisejs.org 看看。

更新日志

目录

  1. 为什么
  2. 最简单的例子
  3. Promises 的状态
  4. 实现 Promises 链
  5. Promise 的 Reject
  6. Promise 必须是异步的
  1. 准备封装 then/promise 之前
  2. 结论
  3. 延伸阅读
  4. 翻译

为什么

为什么要费心思去深入理解 promise 呢?弄清楚它的工作机制,你可以更好地运用它,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好地排查故障。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有一回和同事被一个棘手的 promise 问题给难住了,如果我当时像现在这么熟悉 promise,就不会一筹莫展。

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先实现一个最简单的 promise 。

我们要把这段代码:

1
2
3
doSomething(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Got a value:' + value);
});

改造成这样:

1
2
3
doSomething().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Got a value:' + value);
});

为此,需要把 doSomething() 从:

1
2
3
4
function doSomething(callback) {
  var value = 42;
  callback(value);
}

改成如下基于 “promise” 的方案:

1
2
3
4
5
6
7
8
function doSomething() {
  return {
    then: function(callback) {
      var value = 42;
      callback(value);
    }
  };
}

fiddle

当前的做法仅仅是给回调模式(callback pattern)的加了一层糖衣,还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我们才刚起步,而且也触及到了 promise 的核心思想。

Promises 捕获一个概念上称作终值(eventual value)的东西,并把它保存到一个对象(object)

这是为什么 promises 值得玩味的原因。如果“最终的东西”可以被捕获,我们就可以着手实现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将在稍后的文章中探讨此事。

定义 Promise 类型

上述代码只是返回了一个简单的对象。让我们定义一个真正的 Promise 类型,并以它为基础渐进扩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callback = null;
  this.then = function(cb) {
    callback = cb;
  };

  function resolve(value) {
    callback(value);
  }

  fn(resolve);
}

使用这个 Promise 类型来实现 doSomething()

1
2
3
4
5
6
function doSomething()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var value = 42;
    resolve(value);
  });
}

当前的代码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你追溯整个执行的过程,你会发现 resolve() 会在 then() 之前被调用,这意味着此时的 callback 还是 null 。我们暂时先用 setTimeout 来处理这个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callback = null;
  this.then = function(cb) {
    callback = cb;
  };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force callback to be called in the next
    // iteration of the event loop, giving
    // callback a chance to be set by then()
    setTimeout(function() {
      callback(value);
    }, 1);
  }

  fn(resolve);
}

fiddle

通过这个办法,这段代码还是可以运行的,虽然有些勉强。

当前的代码既脆弱又不好

目前这个简陋的 promise 实现版本,只能在同步执行的代码中运行(译注:原文用的词是 asynchronicity,个人认为是写错了,应该是synchronicity)。只要 then() 也是异步的,这段程序就会再次失败,callback 又会变成 null。为什么我要做这个错误的示例呢,那是因为这个实现版本的好处是浅显易懂,让你先了解个大概。then()resolve() 下来也会继续保留着,它们是 promise 的核心概念。

下面这个例子能表明我的意思:

fiddle

*译注:START👇

1
2
3
4
5
6
7
8
9
var promise = doSomething()

setTimeout(function() {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log("got a value", value);
		});
}, 2);

//setTimeout 延迟 `then()` 的调用,因此 promise 先执行,此时 promise 的 callback 还是 null

*译注:END👆

如果你打开 console,你会发现一个错误提示:callback is not a function 。因为 then()setTimeout 里调用.

Promises 的状态

上面那个不可靠的实现版本提醒我们,Promise 应该有状态标志。我们需要在程序执行前知道,当前处于哪种状态,并保证状态的正确地变更。这样程序才会变得健壮起来。

  • promise 等待一个值时,它的状态是 pending,获取一个值之后,状态是 resolved 。
  • 当 promise resolve 一个值(value)之后,它会锁定那个值,不会再次 resolve。

(promise 还需要一个 rejected 的状态,用于处理发生错误的情况,我们稍后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让我们在 promise 里加入状态标志,替换掉原来的暂行办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r value;
  var deferred;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state = 'resolved';

    if(deferred) {
      handle(deferred);
    }
  }

  function handle(onResolved) {
    if(state === 'pending') {
      deferred = onResolved;
      return;
    }

    onResolved(value);
  }

  this.then = function(onResolved) {
    handle(onResolved);
  };

  fn(resolve);
}

fiddle

虽然代码变得比原来复杂了,不过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调用 then()resolve() 也可以在随时被调用,两者不必考虑谁先谁后。这样就可以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的代码。

这都是因为有了 state 这个标志,then()resolve() 都把原来的工作交给了 handle()handle() 将根据不同 state 作出以下处理:

注意到没有,现在已经不需要用到 setTimeout 了,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等会儿还要再用到。

在 promises 里,并不讲究程序执行的先后次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先调用 then() 还是 resolve()。这也是“”捕获一个终值并保存到对象里”的强大之处。

按 Promises/A+ 规范,我们的 promises 还有不少要完善的地方,不过当前已经挺强大的了。我们可以多次调用 then(),每次都会得到相同的返回值:

1
2
3
4
5
6
7
8
9
var promise = doSomething();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Got a value:', value);
});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Got the same value again:', value);
});

当然,对于目前的 promise 实现版本,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是对的。可能会有相反的情况: 比如,在 resolve() 调用之前,多次调用 then(),只会成功兑现最后一次调用的 then()。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个解决方案:把 promise 里所有的 deferreds 都保存在一个列表里,而不是像现在只保存在一个变量里。为了不让本文变得更复杂,我就不在这里实现这个特性。

实现 Promises链

promise 可以异步地捕获一个概念并保存到对象里(capture the notion of asynchronicity in an object),所以,我们可以 实现 promise 链,映射 promises,让它们依序或者平行地运行……以下的代码在 promise 中很常见:

1
2
3
4
getSomeData()
.then(filterTheData)
.then(processTheData)
.then(displayTheData);

getSomeData 返回一个 promise,并调用 then(),而第一个 then 返回的,也必须是一个 promise,然后才可以不断地调用 then()

then() 总是返回一个 promise

实现了链的 promis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r value;
  var deferred = null;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state = 'resolved';

    if(deferred) {
      handle(deferred);
    }
  }

  function handle(handler) {
    if(state === 'pending') {
      deferred = handler;
      return;
    }

    if(!handler.onResolved) {
      handler.resolve(value);
      return;
    }

    var ret = handler.onResolved(value);
    handler.resolve(ret);
  }

  this.then = function(onResolve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handle({
        onResolved: onResolved,
        resolve: resolve
      });
    });
  };

  fn(resolve);
}

fiddle

嗯,代码开始有点古怪了,你应该庆幸我们慢慢地构建这一切。这个环节最关键就是,then() 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

由于 then() 总是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个 promise 对象被创建(created)、处理(resolved),最终却被无视(ignored)。这种情况也被视为一种浪费,回调模式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这是 promise 的一个弊端,想必现在你也能理解为什么 Javascript 圈子里有人会不喜欢 promise。

那么,第二个 promise 的要 resolve 的值在哪里呢?它来自第一个 promise 的返回值,在 handle() 方法的最后部分实现。 handler 对象包含了一个 onResolved 回调方法和一个 resolve() 的引用(reference)。因为有不只一个 resolve() 方法,每个 promise 都会复制属于自身的 resolve() 方法,以及一个运行该方法的闭包。这也是从第一个 promise 过渡到第二个 promise 的桥梁。

我们把第一个 promise 归结到这行代码:

1
var ret = handler.onResolved(value);

在这个例子中,handler.onResolved 相当于:

1
2
3
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Got a value:", value);
}

换句话说,先有一个 value 被传到第一个 then(),然后第一个 handler 的返回值则用于 resolve 第二个 promise 的值,这样就实现了 promise 链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first result', result);
  return 88;
}).then(function(secondResult) {
  console.log('second result', secondResult);
});

// the output is
//
// first result 42
// second result 88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first result', result);
  // not explicitly returning anything
}).then(function(secondResult) {
  console.log('second result', secondResult);
});

// now the output is
//
// first result 42
// second result undefined

因为 then() 总是会返回一个 promise,所以这个 promise 链可以无限延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first result', result);
  return 88;
}).then(function(secondResult) {
  console.log('second result', secondResult);
  return 99;
}).then(function(thirdResult) {
  console.log('third result', thirdResult);
  return 200;
}).then(function(fourthResult) {
  // on and on...
});

假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要在最后收集整个 promise 链的每一个返回值,该怎么办?利用这段 promise 链,我们可以自己构建返回的结果: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var results = [result];
  results.push(88);
  return results;
}).then(function(results) {
  results.push(99);
  return results;
}).then(function(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join(',');
});
// the output is
//
// 42, 88, 99

Promises 只会 resolve 一个值 value 。如果你需要传递超过一个值,就需要把多个值改头换面包装起来(比如用数组、对象,合并字符串,等等)。

更好的办法是使用 promise 的 all() 方法,或者其它的工具方法,它们拓展了 promise 的可用性,下来也将会探讨这部分内容。

回调是可选项

then() 方法里的回调并不是必须的,如果你省略它,随后的 promise 会接着 resolve 上一个 promise 返回的值:

1
2
3
4
5
6
7
doSomething().then().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got a result', result);
});

// the output is
//
// got a result 42

个中原因可以在 handle()里发现,假如没有回调,它就会 resolve 上一个 promise 留下的值:

1
2
3
4
if(!handler.onResolved) {
  handler.resolve(value);
  return;
}

在 Promise 链里返回 Promise 类型

当前的 promise 链还是有些初级,它只会机械地把 resolve 之后的值传递下去。假如其中一个被 resolve 的值是 promise ——就像下面这段代码——会出现什么情况:

1
2
3
4
5
6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 doSomethingElse returns a promise
  return doSomethingElse(result);
}).then(function(finalResult) {
  console.log("the final result is", finalResult);
});

如代码执行的结果所示,finalResult 不是一个 resolve 之后的值,它是一个 promise,如果要得到预期的结构,需要这样修改:

1
2
3
4
5
6
7
8
doSomething().then(function(result) {
  // doSomethingElse returns a promise
  return doSomethingElse(result);
}).then(function(anotherPromise) {
  anotherPromise.then(function(finalResult) {
    console.log("the final result is", finalResult);
  });
});

但谁会希望代码这样乱糟糟的?再改进一下实现 promise 的代码,就可以优雅地处理这个问题。 在 resolve() 方法里增加一个判断条件,处理 promise 的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if(newValue && typeof newValue.then === 'function') {
    newValue.then(resolve);
    return;
  }
  state = 'resolved';
  value = newValue;

  if(deferred) {
    handle(deferred);
  }
}

fiddle

如果我们得到的返回值是一个 promise,就会循环地调用 resolve()。当返回值不是 promise 时,就像之前那样执行。

这里也有可能会出现无限循环的情况,Promises/A+ 规范建议实现 promise 时要检测无限循环的情况,但不是必须的。

还有需要指出的一点,这里上述判断返回值是否为 promise 的方法并不符合 Promises/A+ 规范,这篇文章的内容也没有完全符合 Promises/A+ 规范。如果你对这方面的内容感到好奇,建议你阅读这一节 promise resolution procedure.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判断 newValue 是否为 promise 的方法是很宽松的,只判断返回值是否有一个 then() 方法。我这种 duck typing 的做法其实是故意的,这样一来,不同的 promise 实现版本就可以协同使用(interopt)。实际上,不同 promise 库之前混用是很常见的,你在使用不同的第三方库时,它们也可能使用不同的 promise 实现方法。

不同的 promise 实现方法可以协同使用(interopt),只要它们都恰如其分地遵照 Promises/A+ 规范

实现了 promise 链之后,当前的版本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了,但还缺少错误处理机制。

Promises 的 Reject

当 promise 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需要有一个原因来 reject 。我们可以在 then() 里传入第二个回调方法处理这一过程:

1
2
3
4
5
doSomething().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Success!', value);
}, 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Uh oh', error);
});

如先前所述,promise 的状态将从 pending 转变到 resolved 或 rejected 之一。因此,then() 的两个回调方法只有一个会被调用。

Promises 通过 reject() 方法来实现拒绝,以下是实现了错误处理的 doSomething()

 1
 2
 3
 4
 5
 6
 7
 8
 9
10
function doSomething()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var result = somehowGetTheValue();
    if(result.error) {
      reject(result.error);
    } else {
      resolve(result.value);
    }
  });
}

在 promise 的实现方法里,我们也需要加入 rejec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r value;
  var deferred = null;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if(newValue && typeof newValue.then === 'function') {
      newValue.then(resolve, reject);
      return;
    }
    state = 'resolved';
    value = newValue;

    if(deferred) {
      handle(deferr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state = 'rejected';
    value = reason;

    if(deferred) {
      handle(deferred);
    }
  }

  function handle(handler) {
    if(state === 'pending') {
      deferred = handler;
      return;
    }

    var handlerCallback;

    if(state === 'resolved') {
      handlerCallback = handler.onResolved;
    } else {
      handlerCallback = handler.onRejected;
    }

    if(!handlerCallback) {
      if(state === 'resolved') {
        handler.resolve(value);
      } else {
        handler.reject(value);
      }

      return;
    }

    var ret = handlerCallback(value);
    handler.resolve(ret);
  }

  this.then = function(onResolved, onRejecte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handle({
        onResolved: onResolved,
        onRejected: onRejected,
        resolve: resolve,
        reject: reject
      });
    });
  };

  fn(resolve, reject);
}

fiddle

除了增加了 reject() 方法,handle() 方法也要对 rejection 作出处理。在 handle() 方法里,将根据 state 的状态分别作出 reject 或 resolve 。而当前的 state 的也会被传递到下一个 promise ,下一个 promise 的 resolve()reject() 方法同样也会改变它自身的 state

使用 promise 时,很容易忽略处理错误的回调,这样你就不会得到错误提示。至少你应该在你的最后一个 promise 里加上错误回调。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查看下文“ promise可能会‘吃掉’错误”一节的内容

未知错误应该归纳到 Reject

目前,我们的错误处理只针对已知错误。可能有未知的异常出现,就会导致程序崩溃,所以有必要在实现 promise 时对意外作出正确的 reject,即在 resolve() 方法里加入 try/catch

1
2
3
4
5
6
7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try {
    // ... as before
  } catch(e) {
    reject(e);
  }
}

此外,还得确保传入 handle() 回调方法也不会抛出异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function handle(deferred) {
  // ... as before

  var ret;
  try {
    ret = handlerCallback(value);
  } catch(e) {
    handler.reject(e);
    return;
  }

  handler.resolve(ret);
}

Promises 可能会“吃掉”错误

promise 也有可能因为误解,导致错误被吃掉,很多人就被这种情况坑过。

请看以下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unction getSomeJs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var badJson = "<div>uh oh, this is not JSON at all!</div>";
    resolve(badJson);
  });
}

getSomeJson().then(function(json) {
  var obj = JSON.parse(json);
  console.log(obj);
}, 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uh oh', error);
});

fiddle

这段代码将会发生什么?then() 方法里的回调期望得到的是一个 JSON 对象,就天真地把结果当作 JSON 来解析,导致发生异常。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处理错误的回调,但管用吗?

实际上,错误回调并没有被调用,如果你在 fiddle 上运行这段代码,你不会得到任何输出,没有错误,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未处理的异常发生在 then() 的回调方法里,它是在 handle() 方法里被捕获的。这导致 hande() 方法 reject 了 then() 返回的 promise,而不是正在处理的 promise,整个过程就像 promise 被正确的 resolve 一样。

记住,在 then() 的回调里,你正在响应的 promise 已经被 resolve,所以你的回调方法对这个 promise 没有影响

如果你想捕获上面的那个错误,需要在下游加一个错误处理:

1
2
3
4
5
6
getSomeJson().then(function(json) {
  var obj = JSON.parse(json);
  console.log(obj);
}).then(null, 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an error occured: ", error);
});

这样就可以打印处错误日志了。

按我的个人经验,这是 promise 最大的缺陷。下一节介绍了一个更好的办法——done()——来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 done() 来挽救

大部分(并非所有)promise 库都有一个 done() 方法。它和 then() 很像,并且没有上面提到的缺陷。

任何可以使用 then() 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done(),它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不会返回一个 promise,而且任何发生在 done() 发生的异常,不会被 promise 的实现机制捕获。换句话说,done() 表示整个 promise 链都被 resolve 了。上面 getSomeJson() 如果使用 done() 会更加健壮:

1
2
3
4
5
getSomeJson().done(function(json) {
  // when this throws, it won't be swallowed
  var obj = JSON.parse(json);
  console.log(obj);
});

done() 也可以增加一个处理错误的回调——done(callback, errback),因为所有的 promise 都被 resovle 了,所以如果有异常发生,你也会得到通知。

done() 不属于 Promises/A+ 规范(至少现在不是),所以你使用的 promise 库可能没有这个方法。

从 Reject 中挽救回来

把一个被 reject 的 promise 挽救回来是有可能的。如果 then() 的错误回调被调用了,之后的 promise 就会以 resolve 来响应,而不是 rejec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MethodThatRejects().then(function(result) {
  // won't get here
}, function(err) {
  // since aMethodThatRejects calls reject()
  // we end up here in the errback
  return "recovered!";
}).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after recovery: ", result);
}, function(err) {
  // we won't actually get here
  // since the rejected promise had an errback
});

// the output is
// after recovery: recovered!

如果 then() 没有传入处理错误的回调,reject 就会被传递到下一个 promise :

1
2
3
4
5
6
7
8
9
// notice the two calls to then()
aMethodThatRejects().then().then(function(result) {
  // we won't get here
}, 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or propagated");
});

// the output is
// error propagated

Promise 必须是异步的

本文开始的时候,我们用到 setTimeout,但很快又移除了。 按 Promises/A+ 规范,promise 必须是异步的。要符合这个要求也不难,我们只要把 handle() 的主要代码封装在 setTimeout 里面:

1
2
3
4
5
6
7
8
9
function handle(handler) {
  if(state === 'pending') {
    deferred = handler;
    return;
  }
  setTimeout(function() {
    // ... as before
  }, 1);
}

实际上,真正的 promise 库并不倾向使用 setTimeout。如果是面向 NodeJS 的库,它倾向使用 process.nextTick,如果是针对浏览器的,可能用 setImmediate 或者 setImmediate shim (目前只有 IE 支持 setImmediate),又或者是 Kris Kowal 的异步工具库 asap(Kris Kowal 还写了 Q ,一个很受欢迎的 promise 库)

为什么 Promises/A+ 规范要求异步?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代码在执行过程保持一致,并且更加可靠,请看下面例子:

1
2
3
4
var promise = doAnOperation();
invokeSomething();
promise.then(wrapItAllUp);
invokeSomethingElse();

这段代码程序调用的流程是怎样的?从字面理解,你可能认为是 invokeSomething() -> invokeSomethingElse() -> wrapItAllUp()。实际上却是取决于 promise 的 resolve 是同步还是异步的。如果 doAnOperation() 是异步的,流程和预想的一样。但是,如果 doAnOperation() 是同步的,流程就会变成:invokeSomething() -> wrapItAllUp() -> invokeSomethingElse(),这样就不好了。

为了避开这种情况,promise 必须异步地 resolve,即使是你并不需要。这样会减少意外发生,别人在使用 promise 的时候也不用考虑同步还是异步。

Promises always require at least one more iteration of the event loop to resolve.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of the standard callback approach.

准备封装 then/promise 之前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许多特性齐全的 promise 库。then 组织的 promise 库是最简单的。它的目的就是,以最简省的方法实现一个符合 Promises/A+ 规范的 promise 库,如果你看看它的实现方法,会发现看起来很眼熟。

本文完成时,最终的 promise 版本看起来就很像 then/promise 的版本。以后可能就不像了,因为它们正推到重写 promise 实现方法。

本文的 promise 版本和实际的 promise 库有些不同,因为有许多 Promises/A+ 规范里的细节我并没有涉及。我建议阅读 Promises/A+ 规范,它很简短,而且通俗直白。

结论

如果你看到这,真要谢谢你花时间的读下来了。我们已经触及到 promises 的核心,这也是Promises/A+ 规范唯一提及的内容。大部分的 promise 实现方法会提供更多功能,比如 all(), spread(), race(), denodeify() 等待。我建议阅读 [API docs for Bluebird] 了解更多关于 promise 的内容。

当我理解了 promise 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后,我更喜欢它了,它让我的代码变得更加整洁、优雅。它还有许多可以谈论的话题,本文只是抛砖引玉。

延伸阅读

更多关于 promises 的文章

Found a mistake? if I made an error and you want to let me know, please email me or file an issue. Thanks!

翻译